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,农民种植水平不断提高,部分农民连年连作重茬种植,导致花生叶斑病,且在各大产区都有发现,严重影响花生的品质和产量。近年来,花生叶斑病发生有加重发生趋势。病害侵染叶片后,从下到上,老叶到新叶都会出现病斑,严重的可导致叶片提前掉落,影响花生光合作用和果实产量,一般可减产20%以上,严重的减产30%以上。
病害发生后如何正确识别与及时防治,是我们需要做的,避免错过佳时期,延误防治,加重病害发生。今天我们就从花生叶斑病的症状表现、发生规律、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这四方面进行分析,以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对大家所有帮助。
一、你真的了解花生叶斑病吗
花生叶斑病,是花生网斑病、褐斑病(也称早斑病)和黑斑病(也称晚斑病)三种病害的总称,分布广泛、危害严重。病害发生后,叶片表面多被病斑覆盖,花生光合作用受到干扰,影响正常生长。发生严重时,会出现叶片提前掉落的早衰现象,而这种现象会给农民朋友“花生已经成熟”的假象,即使此时还不是花生正常成熟收获的季节。伴随着早衰现在的发生,不可避免的造成花生不同程度的减产,此时剥开花生你会发现,花生果粒很小,而且出仁率低,品质大大降低,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。
二、出现这样的情况时,就是染病了!
跟其他病害不太一样的是,花生叶斑病的三种病害可以在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混合发生,也就是说你的一棵花生或者一片叶子上,可能会同时出现网斑病、褐斑病和黑斑病三种病害。其中,褐斑病在初花期就开始发生出现,黑斑病和网斑病多在盛花期开始出现,发生较晚。
1.花生网斑病
又被大家称为褐纹病、云纹斑病,在花生花针期开始发生,结荚期到成熟期是发病盛期,除了主要危害叶片外,叶柄和茎秆也是危害对象。
发病时初期,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,主脉周围出现黑褐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,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褪绿晕圈。随着病情发展,叶片上出现边缘网纹状、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,肉眼可见有粟褐色小点,不会透过叶面背部。如果天气阴雨连绵,叶面病斑会扩大,呈现出黑褐色圆形状,叶背病斑是淡褐色,但不明显,发病重的叶片会出现病斑融合成一大块的情况;环境干燥时,受害处很容易干裂穿孔。
2.花生褐斑病
因为发病时间较早又被大家成为早斑病。一般在花生初花期就开始发病,主要危害花生叶片,茎和叶柄则相对较少。发病初期先危害花生下部比较年老的叶片,之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散。发病严重时,茎秆和叶柄等不易发病部位会出现暗褐色椭圆形状,稍微凹陷的病斑。
病斑一般危害叶片正面,我们可以看到黄褐色或暗褐色,圆形或不规则形状,周围有一个很清晰的黄色晕圈,看起来就像青蛙的眼睛,叶背除颜色变浅外,没有黄色晕圈,也没有其他症状。有时病斑上会产生灰白色的霉状物。
3.花生黑斑病
又称黑疽病,晚斑病。一般在花生盛花期前后开始发病。跟褐斑病不同的是,除了危害花生叶片和叶柄,茎秆,它还会少量危害托叶。发病初期也是从花生下部较老叶片上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,这点跟早斑病是相同的。
病斑相对较早斑病小,暗褐色或黑褐色圆形形状。病斑边缘比较整齐,没有明显黄色晕圈。跟褐斑病不同的是,黑斑病叶片背面叶背有许多排列整齐的黑色颗粒点,众多的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就是聚集在这里的。发病严重时,病斑们肆意扩散融合在一起,使叶片卷缩直至脱落。
三、花生叶斑病为何会发生吗?
1.花生叶斑病发生特点是什么?
花生叶斑病病菌的孢子只有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,才能发病。这里我们要说的是,每年都有一定孢子数量,但是能否促使叶斑病大为流行发生,主要还是取决于苗期的平均湿度和降雨量多少。
菌丝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,来年借助适宜的温度(25℃~30℃),适宜的湿度(相对湿度80%以上),直接产生分生孢子开始靠田间气流传播扩散。从上文我们知道,病斑首先会出现下部“年老体弱”的老叶上,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能够在田间重复、多次再侵染,也是十分令人头疼。阴雨天气或叶面上有露水,对于分生孢子的侵入和流行来说,都是十分有利的。
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出:干旱少雨天气病害不易发生,病情轻;潮湿多雨容易发病,而且病情较重;生长前期(花针期,初花期)发病轻,后期(盛花期前后)发病则比较重;老叶发病因为首先被侵染为害,所以发病较重,幼嫩叶片则发病较轻。
2.花生叶斑病发生原因你清楚吗?
与温度、湿度因素有关
从上文发病特点我们知道,25℃~28℃是叶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,当温度<10℃或>37℃时病菌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;相对湿度>80%时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。也就是说,当年阴雨天气多、光照不足、湿度大,有利于叶斑病发生且病情比较严重;相反的,如果当年天气晴朗,干旱,光照条件好,叶斑病发病相对的会比较轻。
与施肥不合理有关
平时有些农民朋友在施肥过程中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。比如喜欢重施氮磷肥,自己觉得对花生生长有很大帮助,但是,真相是你错了,重施氮磷肥能够促进花生叶斑病的发生,更让你没想到的是,你没有施用的钾肥,却对叶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;平时不施用钙和铁等微量元素的土地,也容易感染花生叶斑病。所以,为了减少叶斑病的发生,我们一定要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,同时辅助施用石膏粉、硫酸亚铁等来补充土壤所需要的钙、铁等微量元素。
栽培措施做的不到位有关
根据经验总结我们得出,连年重茬的花生田,因为病菌多年积累,一旦条件合适,很快就会发病,而且病情重;而合理轮作的花生田,发病则较轻。有机肥施用量充足的花生田,植株长势良好,枝干健壮,抗病性较强,发病也相对较轻;肥力低下,有机肥施用不足的田地,花生长势缓慢,植株瘦弱,抗病性差,发病则比较重。
与品种抗病性优良与否有关
跟其他作物一样,花生品种抗病性能优良与否与叶斑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。一般直立型品种抗病性强,蔓生型品种抗病性弱;除此之外,抗病性强弱还跟叶片有密切联系:叶形小、颜色深绿的品种>叶形大、颜色浅绿的品种;叶片厚的品种>叶片薄的品种。大家可以根据以上特征选择抗病性优质的品种进行栽培种植。
四、花生叶斑发生时间
三种病害中,花生褐斑病早开始从7月中旬发病,且前期发病较轻,8月中旬以后病情迅速扩散,发病高峰在采收前;花生黑斑病发生晚于褐斑病7天左右,多在7月下旬开始发病,8月下旬加速扩散,且在采收前进入高峰期;花生网斑病略晚于黑斑病或与其同时发生,多在8月上中旬开始发病,9月发病速度加快,并达到发病高峰。
五、花生叶斑病防治方法
1、农业防治
(1)选择种植优质、抗病种苗是预防的第 一步!
不同品种对叶斑病的抗性差异明显,有的品种有一定抗病性,染病也相对较轻,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产过程中,要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,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高产、潜力大、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,首先将花生叶斑病的发病率降到低,增加花生产量,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。
(2)清理干净,打破病菌生长“摇篮”!
人为遗弃在田间地头、带有大量的病菌的病残体是花生叶斑病第 一侵染来源。所以在花生收获季节,我们要尽可能将全部花生病残体、病残叶集中起来,收集干净,带出田外,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或集中处理烧毁,深埋。同时也不能放松播种前的工作,及时处理堆放成垛的花生秧,可想而知会有多少病菌“躲在里面”,喂牲畜或烧毁都是不错的处理方法,可以有效减少病菌数量,达到减轻花生叶斑病发生的目的。
(3)改变单一种植方式吧,试试轮作倒茬种植!
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,只侵染花生,从上文发文原因我们也可以看到,连年单茬种植病害发生比较严重,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轮作方式,比如与甘薯、玉米或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,这些方式对减轻危害程度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。
(4)注意了,田间管理中这些做法你需要改正!
我们都知道,氮磷肥施用过多、有机肥施用不足导致土壤瘠薄,花生植株发育、生长不良,很容易引